在中国的诸多不和谐因素中,公众的不满多与政府的行为沾边:官多会多,通知多文件多,公款大吃大喝多,公务名义的出国旅游多,还有一个多就是政府操办的评奖多。太多太滥的评奖,在消耗社会大量财富的同时,既透支了政府的公信力,又制造了社会不公。然而,与那些众所周知的“三公经费”难以控制相比,政府主持的评奖却是一个隐蔽的角落。 日前,30位院士联名抵制烟草技术参评国家科技奖的新闻,把这个问题再次推到了公众面前。尽管我们认同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”的权威与必要,但是其奖项设置、操作流程需要接受公众的审视与监督。至少,奖项泛滥的问题,科学公正的问题,应当经得起公众的质疑;尤其当某些奖项不能够与社会文明同步的时候,无论技术多么先进,其进入“国家科技奖”的评选程序,无疑就是一个响亮的耳光,更不要说获得奖项的后果。 秦伯益、钟南山等30位院士联名在致信媒体时,对“中式卷烟”项目入选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候选项目表示了严重关切。院士们在信中指出,“作为企业,追逐利润无可厚非,但上述入选项目的本质,就是通过技术手段提高卷烟吸引力,从而达到促进烟草消费的目的,这将导致更多人的健康问题,损害更多人的生命质量,有违基本的社会正义。” 作为有良知的科学工作者,这些院士们担忧这样的奖项“可能会对中国控烟事业产生不利影响的任何行为”,他们呼吁有关部门切实承担起对中国控烟事业的公益职责。这里的一个重要背景是,早在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就批准了《烟草控制框架公约》。作为缔约国,中国有控制烟草的义务。所谓“中式卷烟特征理论体系构建及应用”的科技创新,无疑将使烟草销量大增。一边承诺控烟,一边给烟草技术颁发政府奖,中国的控烟履约行为必然由此蒙羞。 我们注意到,30位院士联名抵制烟草技术参评国家科技奖一事并非技术上的争议,而是这项技术成果违背了基本的社会正义。根据2010年的一项调查显示,我国总吸烟人数为3.56亿,相比于庞大的吸烟人群,更多不吸烟者遭受着二手烟危害。在9亿多不吸烟的成人中,有5.56亿人暴露于二手烟的环境中,加上1.82亿儿童,共计有7.38亿不吸烟者遭受二手烟危害。有数据称,每天我国有5000人死于吸烟引发的疾病。况且,被香烟威胁的不仅是国人的健康,还有国家日益沉重的医疗经济负担。卫生部部长陈竺曾指出,“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烟草危害负担最重的国家。” 今年是我国履行世界卫生组织《烟草控制框架公约》的第六个年头,与中国的控烟进展缓慢大不同,中国的烟草类技术研究10年间却七获国家科技进步奖。最近,中国烟草总公司业绩首次公布,中国烟草总公司2010年实现净利润1177.0亿元,中烟公司平均每天可赚3.2亿元,其利润率甚至比中石油还高。 “各种鼓励或变相鼓励吸烟的行为”理应受到阻击,因为这将导致更多人的健康问题,损害更多人的生命质量,并增加家庭和社会负担。所以,以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名义加以肯定并鼓励类似的技术进步,必然为社会大众所不容。 “烟草院士”此前引发的社会非议,似乎在等待烟草技术参评国家科技奖来解套。对于烟民来说,戒烟是一件痛苦的事情;对于政府来说,烟控同样痛苦:国家烟草专卖局与中国烟草总公司“一套人马,两块牌子”,亦官亦商的游刃有余,依靠的是烟草市场丰厚的垄断收益。中华的冠名不是谁都可以使用,可是一包“香烟”却可以用一个民族的名号来背书!因而,阻止烟草染指国家科技奖的声音实际上表达了很多。
【原文链接】http://shipin.people.com.cn/GB/17635307.html
|